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博士种稻养鸭记

    信息发布者:后天商城
    2017-06-10 23:40:38   转载

    “田田秧苗翻绿浪,点点鹭鸶飞雪花。但闻嘎嘎不见影,农夫唤食现稚鸭”。我院试验场大石队稻鸭共作基地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吸引了赶来观摩学习的干部职工,这是生物所熊国如博士在大石队挂职副队长一年交出来的一份 “靓丽答卷”,不仅为职工群众实现了创收,而且还闯出了一条“以所带队”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   谋求发展 

      熊博士挂职所在的大石队是我院试验场下属的32个连队之一,该队职工群众大都外出打工,土地闲置。熊博士刚报到,就深入地里调研,他发现,该队水源充足,农户稻田相对集中,非常适合开展稻鸭共作项目。

      熊博士在生物所从事的是甘蔗研究工作,为了推动项目实施,他带领队班子和农户代表专程赴广东等地考察,实地调研稻鸭共作生产模式,同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在他看来只有让农户得到实惠,又不让队里吃亏,以所带队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推开。经过认真细致考察调研,他们最终定下来由“农户出资,队里负责种养,生物所负责销售”三方合作模式。在院里、生物所以及试验场的大力支持下,稻鸭共作项目成功落户大石队。

      鸭除虫害 助稻生长 

      据熊博士介绍,所谓稻鸭共作就是采用稻鸭合作的耕种方法来种稻。把鸭子放入稻田,利用鸭子具有旺盛的杂食性的特点,可以让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杂草就不容易生长出来;而鸭子的粪便排泄在田里,又是良好的肥料;鸭子在田里走来走去,会刺激植株往下扎根,让香稻长得比较强壮。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香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节本增效的生态型综合农业技术。

      熊博士告诉记者,不是什么鸭子都可以共作,一定要选用具有体型小、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活能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等特点的鸭子品种,因为体型较大的鸭品种,容易压倒秧苗、行动迟钝、抗病力不强,在稻田中觅食性和适应性差,较难适应稻田环境。同时,对每亩地放养的鸭子数量也是有要求的,放养只数过多,对水稻秧苗会造成较大的损害;过少,则达不到最佳的除草除虫效果。

      熊博士又因地制宜利用大石队得天独厚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引入地下泉水对稻田进行浇灌,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泉香稻鸭”,稻米香软可口,鸭肉鲜美紧实,真是实实在在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不辞辛苦  喜迎收获  

      黄昏已近,金灿灿的余辉从稻田边上的橡胶林里倾泻而下!“嘎嘎——嘎嘎——”,从稻田中赶回来的1000多只鸭子已扑入橡胶林边上一个近200平方米的人工池塘池 。

      “在稻田里奔波了一天后,鸭子还可以到池塘里放松,吃池中的小鱼,增加营养。”熊博士说,养鸭棚就座落在池塘边,为了方便研究,熊博士经常住进条件简陋、充满腥臭味的鸭棚,吃了不少苦头。为了节约成本,熊博士和几个队干还一起出钱雇挖机,亲自动手铺好了前往稻鸭基地的道路,大石队干部职工动情地说,看着稻鸭共作基地的条件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看着熊博士为了大石队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和汗水,我们心不由衷地感激他。

      正是熊博士等人的积极协调,在院、试验场和生物所的持续支持下,大石队的排水沟清理工程、榕树广场硬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和宣传文化工程等惠民项目也一个个落地,大石队实现华丽转身大变样。

      目前,院所、场各部门纷纷来大石队参观调研,稻鸭共作基地已成为试验场改革发展的一个亮点工程,也是一张生动名片。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